(网经社讯)
昨晚京东-SW(09618.HK)的Q3财报一出,我估计又有人失眠到天亮了。
前两天,我们还在文章里说过高盛的预测,说京东三季度搞外卖得亏个130亿。当时我还琢磨,这数字听着都肉疼,实际情况不至于这么惨吧?
结果好家伙,人家京东新业务(主要为外卖业务,兼有京喜和国际业务)直接怒亏157亿!高盛这波预测不是太悲观,而是太乐观了啊。

这份魔幻现实主义的财报,有几个关键数据:
总收入2991亿,涨了14.9%,表面看还行;
但净利润直接从去年同期的117亿腰斩到53亿;
最绝的是:零售+物流的经营利润在160亿左右,全被新业务一把败完了。而且据大摩说,在阿里、美团巨资投入下,京东市场份额已从二季度的11%滑落至三季度的8%。

合着全公司上下忙活三个月,纯给以外卖为主的新业务打工了?这哪是搞业务,分明是开了家“钞票碎纸机有限公司”!
当然了,管理层是不承认的,在电话会上还是努力给外卖“找补”了一波,列了四大功绩:GMV涨了、亏得少了、订单结构更健康了、带动电商用户了……
但投资人压根不买账,灵魂发问:新业务营收156亿,亏损157亿,真的意义吗?还有人直接开嘲讽“这分明是走错了路还不回头,硬着头皮死扛,企业文化真是绝了!”

哎,只能说是创始人的意志,和二级市场的想法,有时候不一定是一致的。
得。今天咱们就来唠一唠,京东外卖到底有没有未来?

整体上,京东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2991亿元(420亿美元),同比增长14.9%,净利为63.8亿元(约9亿美元),上年同期的净利为128.37亿元。
其中,包含外卖的新业务收入为155.92亿元(约21.9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9.7亿元增长213.7%。但新业务的运营亏损为157.36亿元(约22.1亿美元),上年同期的运营亏损为6.15亿元。
财报一出,京东在资本市场简直被投资人按在地上摩擦。随手一翻雪球评论区,全都在喷它头铁搞外卖:
“京东不搞外卖就好了。这是个烂生意。”
“外卖显然是个错误,既难受了美团,又唤醒了阿里,抛开外卖,京东的数据不错,是一个好标的。”
“在以商家店海+骑手人海战术的竞争层面发力,又加上对手强势进击的战场里,中短期内实现盈利是不可能的。”
投资人骂得这么狠,也不怪人家——京东新业务这成绩单,属实是难看了些:
第一,亏钱速度比滚雪球还快。
自从京东宣布搞外卖,那亏损额就跟坐了火箭似的:
官宣杀入外卖行业的一季度(3月1号),新业务还只亏13.27亿;
外卖大战打得最激烈的二季度,直接亏飞到147亿;
三季度都说补贴退坡了,结果又亏了157亿……
算下来,今年前9个月,新业务怒亏318亿!
第二,做一单亏一单,倒贴钱上班。
三季度京东新业务营收156亿元,经营性亏损达到157亿元。翻译一下:每挣1块钱,就得倒贴1块多。这哪是做生意,这是在做慈善啊!
第三,全靠“外快”撑场面。
零售和物流辛苦赚的那点钱,全被新业务败光了,成功让集团整体经营利润变成了-10.51亿。
要不是投资、政府补贴等贡献了70多亿的利润,京东三季度的净利润简直没眼看,最终净利润报63.81亿。相当于主业考不及格,全靠附加题凑分。

第四,把“印钞机”干到“欠费”。
最吓人的是现金流:京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直接从去年前三季度的332亿干到了今年的-18.88亿!本来是个躺着收钱的“现金流印钞机”,硬是被外卖等新业务搞成了“碎钞机”。

利润上的黑洞暂且不说,京东外卖也常被吐槽体验不佳。前几天大摩写了个京东的报告,大意就说到京东即时零售没戏,商家、骑手、用户的体验都比较差。如配送慢、系统难用、骑手收入回落,等等。

当然,对待新业务的亏损,京东是不承认失败的。业绩电话会议上,管理层还给外卖业务列了几个亮点。
第一,GMV涨了! 说是环比双位数增长,订单结构更健康,高价值订单占总订单的绝大部分。
第二,亏得没那么狠了! 三季度投入环比收窄,客单价也上来了,平均每单少亏了几毛钱。
第三,也是京东最看重的,与电商零售业务的协同效应。并且给了一个数据——上个季度的交叉销售是40%(外卖用户在电商有下过单),这个季度是50%。
京东CEO许冉,更是亲自下场喂定心丸:说外卖要考虑长期投入产出,要打造可持续模式,要释放规模效应……最后目标是让外卖“独立生存”。
更绝的是那句“会深植于京东的整体业务生态,包括用户端”,“长期来看,集团获取用户的成本会持续下降,整体也会在保持盈利和现金流方面追求可持续增长。”
那么问题来了,新业务烧了318亿,到底反哺零售业务了吗?
答案可能真不好说。
1、二季度靠着外卖等新业务猛砸147亿,商品收入确实支棱起来了,涨了20.7%;结果三季度继续砸157亿,增速直接腰斩到10.5%。说好的协同效应呢?越协同增速越慢?

2、单量数据更魔幻:6月份就说日单量突破2500万,双十一官宣还是“日单量超2500万”。合着折腾大半年,数字原地踏步,亏的钱还越来越多了?(当然,
具体日单量现在到底是多少,咱也不知道)
这账我反正是算不明白了,估计大多数投资人也满头问号。市场反应最真实——财报发布第二天,京东股价11月14日收盘跌6.03%,报116.9港元/股,市值又蒸发了一波。
有投资人认为,“外卖反哺可能性很低。”甚至有人建议,京东不要搞外卖了,“外卖一日不收缩,京东的季度利润就没法看。”
不过,现在直接退出也很难,一则已经投入的重资产骑手配送网络怎么办?二则退了,前面的投入不就打水漂了?这沉没成本,谁背锅?
管理层在电话会上倒是很淡定,说外卖是一个长期战略,面对三季度的激烈竞争,仍旧保持了相对理性,并且Q4还要继续追求单量增长、UE改善,目前还处在战略布局的第一个阶段……
看这意思,外卖还要做,补贴还要搞,头铁之路继续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