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11月17日消息,京东旗下京东工业计划于12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预计募集资金5-6亿美元此前,京东集团、达达集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及德邦股份均已实现上市。
若此次上市成功,京东工业将成为刘强东旗下的第六个上市公司(详见网经社专题:https://www.100ec.cn/zt/jdgyss/)。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快评供记者朋友参考。
【观点一:京东工业的IPO历程“一波三折”】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京东工业的IPO历程并不顺利,这是其第四次冲击港股上市。此前公司曾于2023年3月、2024年9月、2025年3月三次递表,均因招股书有效期届满而失效。
曹磊进而表示,京东工业的分拆上市是京东集团资本战略的重要一环。其分拆逻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通过分拆独立融资,提升子公司估值,同时降低母公司负债率;其次,分拆上市后京东工业将实现独立运营,股权运作方式和融资渠道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有利于其基于现有领先地位整合工业供应链业务,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最后,分拆上市还能实现风险隔离,避免单一业务板块的经营风险传导至母公司。
曹磊补充道,从战略意义来看,京东工业的上市对刘强东商业版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资本布局的多元化,通过分拆高潜力业务独立上市,刘强东的资本版图将进一步扩大,形成"零售+物流+健康+科技+工业"的多元化格局;其次是产业互联网的布局,京东工业的上市将推动刘强东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布局,构建"商品-物流-技术"三位一体的供应链生态体系;最后是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京东工业引入中东资本(如阿布扎比主权基金),为刘强东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新的支持。
【观点二: 财务表现与增长前景:盈利模式成熟与市场扩张潜力】
曹磊表示,在收入结构方面,京东工业的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主要为商品销售、服务收入。2022-2024年,商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29亿元、161亿元、19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7%;服务收入均稳定在约12亿元 。公司的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由2022年的141亿元增至2023年的173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24年的20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0.1%。2025年上半年营收进一步增至10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9%,增长韧性持续凸显 。
曹磊进而表示,京东工业的财务表现显示其已实现盈利逆转,进入稳定增长阶段。2022年,公司仍处于培育期,录得净亏损13亿元;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为480万元;2024年更是迎来质的飞跃——净利润增至7.6亿元,同比暴增1586%;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55.2%。
知名天使投资人、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曾表示,京东工业近几年的财务表现,从亏损到扭亏为盈的过程,关键因素可能包括成本控制、收入增长等。
【观点三:工业品电商或呈现细分化、个性化和智能化趋势】
工业品电商是指提供企业非生产性物料(MRO)及生产性资料(BOM)服务,是购买以后用于企业加工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曹磊表示,京东工业作为工业品电商的“后来者”,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独特的"太璞"数智化供应链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建立在端到端的供应链数智化基础设施之上,涵盖商品、采购、履约及运营四大环节,以"数"(数智)、"实"(商品)结合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广泛的工业品供应和数智化供应链服务。
曹磊进而表示,京东工业同时也面临包括传统工业品分销商、其他工业品电商平台、大型综合电商平台以及国际工业品电商巨头等对手的竞争。当前,工业品电商领域主要玩家包括:1)头部玩家:1688工业品、京东工业品、震坤行、鑫方盛、西域、锐锢商城等;2)中腰部玩家:工品一号、固安捷、易买工品、工品汇、万千紧固件、好工品、海智在线等;3)长尾部玩家:工控猫、爱安特、盛世云商、工牛、沂川商城、三块神铁、来设计、好品数字、零件邦、佰万仓、蚂蚁工场等。
郭涛指出,工业品电商市场未来可能会呈现出更加细分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市场将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创新能力。
工业品电商未来将呈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智能化趋势明显、全球化布局加速、供应链整合与优化加强、用户体验与服务水平提升以及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加强等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将推动工业品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曹磊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