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11月3日,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投诉分析报告。
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教育培训服务投诉量占投诉总量比为7.3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53%,增幅位居服务大类的第一位。伴随就业需求升温与AI技术热潮蔓延,以“轻松赚钱”为噱头的绘画、AI创作培训市场迅速扩张,与此同时相关投诉量也呈爆发式增长,成为培训行业新的乱象重灾区。
网经社教育台(EDU.100EC.CN)了解到,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涉及:1、虚假成功案例:经营者以短视频、直播等流量密集社交平台为载体,以“月入过万”“灵活就业”为核心卖点,强化通过培训就能轻松赚钱的观念;2、刻意隐瞒退费违约金:以“随时可退”“不满意全额退款”等口头承诺诱导消费者冲动付款,甚至诱导经济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开通分期付款,直至学习后发现效果远低于预期、无法实现“赚钱”目标,才察觉掉入消费陷阱,此时商家则以合同约定为由拒绝全额退款,或收取高额违约金。
四川省消委会认为,一是消费者应保持警惕,避免轻信“高薪兼职”等宣传,理性看待低门槛高回报承诺,不盲目受虚假成功案例和鼓励式营销话术影响。签约前应仔细审查电子合同中退费规则、违约金比例等关键条款,可要求将“随时可退”等口头承诺写入合同文本,并注意留存宣传截图、沟通记录等证据。选择分期付款时需审慎评估自身经济能力,尤其是学生群体,不应轻信“兼职收入能覆盖分期付款”等不实承诺。
二是相关平台应切实履行监管责任。短视频、直播等作为培训宣传的主要渠道,需严格核查入驻培训机构的营业执照、办学资质等信息,对“月入过万”“轻松赚钱”等涉嫌虚假宣传的内容建立前置审核机制,及时清理违规话术,同时应完善投诉响应机制,对消费者反馈的违规培训商家,应暂停其推广权限并协助维权;
三是建议监管部门加大对培训行业的巡查与整治力度,重点查处虚假宣传、合同欺诈等行为,对多次被投诉的企业及未尽责平台纳入信用黑名单,推动培训行业回归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健康发展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