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9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城市出行的就业韧性:网约车司机就业图景与职业表现(2025)》报告发布(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大规模问卷调研、深度访谈与平台大数据,对网约车司机的职业收入、工作体验、保障体系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报告显示,虽然网约车司机的就业状况仍有诸多难题待解,但也呈现出积极的结构性变化,不仅在收入水平、职业发展、保障体系上逐步完善,更在宏观经济波动中成为重要的就业缓冲器;横向对比其他蓝领行业,在工作自主性、收入及工作满意度上具有一定优势。
月均7623-11557元,收入满意度居前
报告显示,网约车司机月均收入7623元,在六类蓝领职业中(网约车司机、外卖员、货车司机、快递员、制造业普工、建筑工)位列第二。一线城市日均上线时间大于等于8小时的网约车司机平均收入为11557.1元。相比其他蓝领职业,网约车司机的收入满意度较高。
在网约车工作中,运价和单量、奖励和补贴、油电成本及提现效率等共同影响着司机的实际收益。抽成比例也影响司机的收入感知。数据显示,2024年滴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比率为14%。本次调研显示,滴滴抽成有高有低,也有很多负抽成,抽成是随供需情况、订单匹配难度、天气情况等条件变化而变化。按照交通部抽成“阳光行动”的要求,滴滴平台从2022年开始上线透明账单功能。本次调研中,有44.3%的司机了解滴滴透明账单。
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曾于2018年开展了网约车司机对滴滴平台各项服务的调查,因此报告比较了2018年和2025年司机对滴滴平台各项服务的满意度。司机对滴滴平台的支付系统(2025年的“非常/比较满意”比例为70.2%)和安全防护知识培训(2025年“非常/比较满意”比例为60.4%)有较高满意度,且高满意度在2018-2025年的8年中未有变化。滴滴平台的支付系统到账迅速,且会对乘客未支付/缓支付的费用进行先行垫付,司机对“收入到手”感知明显。滴滴平台重视安全投入和司机安全培训,司机体验明确。
福利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滴滴、曹操出行等网约车平台已纳入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除此之外,滴滴平台升级了“滴滴司机保障计划”,从收入、权益、福利、参与四个维度提升对平台司机的保障,包含多项保障措施,如免费提供的安全保障“关怀宝”、商业养老保险1:1缴纳、司机家庭医疗保险和意外保障等,为司机提供了基础兜底。
滴滴平台公开抽成区间、展示完整账单、说明派单算法权重,并设置可申诉的纠错渠道,以避免出现“隐形扣费”或“黑箱派单”的不信任感。在与乘客冲突处置、等级评定、奖励发放等环节,也构建了明晰标准与时效,保证不同地区、不同司机群体获得一致的公平对待。
工作体验有自主性和数字化优势
网约车工作工时弹性高,司机可以依据个人与家庭需求自由上线或休息。50.3%的网约车司机认为自己“工作时间长”,这一比例在外卖员、货车司机和建筑工分别为68.7%、70.27%、85.1%。绩效与认可方面,77.7%的司机反馈可以通过透明账单了解收入及抽成比例。比较而言,仅24.23%的货车司机对运费有信心,75.77%的司机担心货主拖欠运费。成长与职业机会方面,网约车司机安全培训覆盖率高达95%,继续从事意愿也达到最高(75.7%);外卖员培训率82.3%,留任意愿68.4%;货车司机与建筑工的培训覆盖率仅65.22%和71.5%,对应的留任意愿则降至50.29%与46.8%。
报告还比较了不同蓝领岗位的净付出,即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的比较。工作要求越高、工作资源越少,则该职业的净付出越重。总体而言,网约车司机的净付出属于中等偏低水平。
提供大量灵活就业和收入机会
网约车平台所形成的庞大而灵活的就业池,不仅显著扩充了就业规模总量,更为重点人群与重点地区提供了及时且体面的工作机会,缓解了劳动力供需的时间错配,从而为宏观经济波动、政策调整及产业升级释放足够的缓冲空间,成为稳定就业与促进结构性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
调研样本中,62.8%的司机是家庭唯一的就业人员,有77%的司机是在失业后转入网约车行业。平台为传统岗位流失者提供了低门槛、高弹性的就业通道。超过一半的司机是家庭唯一或主要收入来源,约8成家庭处于财务压力偏重状态,这也促使他们倾向于选择可即时结算、时间弹性的工作模式。
就业韧性:贸易摩擦、季节性波动中的稳定器
当前,中美经贸摩擦仍未完全解决。受产业外迁或升级、外贸波动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局部失业风险。2025年4月中美贸易战升级后,滴滴追加投入20亿元,其中10亿元通过增加司机补贴、优化收入分配机制和权益保障等措施,帮助出口重点区域的新增司机群体实现顺利过渡。4月1日到5月25日,不到两个月时间内,滴滴在全国招募新司机超过77万名。这显示了定向补贴与需求刺激可在区域经济下行时迅速扩容就业并稳定收入。
近年来,随着返乡创业、乡村振兴等政策持续发力,劳动力回流西部和县域的趋势愈发明显。滴滴通过在县域授权代理商的模式,解决县域市场运力不足、本地化运营薄弱等问题。截至2025年7月,滴滴授权代理商覆盖全国22个省。自2023年8月至2025年3月,滴滴在县域下沉市场累计投入33亿元,累计有496万名司机师傅在授权代理商运营的下沉区县获得过收入,共增加了59万就业,带动司机收入增长了24%。
对季节性劳动者而言,网约车工作已经成为灵活可靠的保护网和重要的收入补充来源。
行业挑战与未来方向
虽然滴滴订单量连续10个季度保持同比双位数稳定增长,但也要看到,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网约车行业发展速度减缓,网约车工作显现出发展瓶颈。一方面,行业竞争加剧,订单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下降,司机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此外,区域性行业竞争与地方传统垄断并存,租车公司“跑路”,小平台下线,也让相关司机承受了较大压力和风险。
报告指出,网约车行业不仅是灵活就业的重要渠道,更在产业调整、区域经济波动时发挥了就业缓冲器作用。报告建议,应进一步完善行业治理,推动聚合平台各类企业向头部平台看齐;在市场饱和背景下,除了现有补贴,应探索更多元化的收入增长点,例如推广包车服务等高价值订单;加强对租赁公司、小规模平台企业监管,减少伤害司机利益的隐患;前瞻性应对技术变革给司机就业带来的冲击等,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约车平台就业稳定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