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2025年盛夏,继“外卖大战”之后,“战火”又开始烧向线下硬折扣超市赛道,京东、美团、阿里三大互联网巨头再次集体重兵入局(详见 #网经社 专题:https://www.100ec.cn/zt/xsxxwmdz/ )。阿里旗下盒马NB更名;京东在河北涿州开出5000平方米的全国首家折扣超市;美团硬折扣超市“快乐猴”首店在杭州落地。这密集布局为哪般?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接受数字经济新媒体&智库——#网经社 独家专访。
一、为什么线下“硬折扣”成新战场?三家策略有何本质差异?
“硬折扣”作为“低价不低质”的零售形式,在消费理性上升的大背景下成为“下一个风口”,2024年中国硬折扣市场已突破2000亿元,渗透率仍低,潜力巨大。阿里(盒马超盒算NB):聚焦华东社区,门店精简(600–800㎡)、SKU约1500款,强化性价比与自有品牌策略,截至8月底门店逼近300家。京东:推“大店”模式(5000㎡级别),SKU超5000,依托京东物流与线上分析能力,借产地直采、品牌开发压缩成本,即刻引爆消费(如涿州首店创下新高客流)。美团(快乐猴):体量相对较小(800–1000㎡),SKU约1200,自有品牌300款,定位社区一日三餐,价格比盒马NB低10–30%,并享美团生态流量与即时配送优势。
二、互联网平台如何通过供应链效率重构传统零售链?
互联网巨头利用其数字化底盘,对传统零售链路实施“外科式”重构——“精简SKU”提升议价能力、“自有品牌”消除溢价、智能“仓配网络”支撑“低价也高效”的运营。
这种重构使“硬折扣”不是简单的降价,而是通过供应链、运营效率与数据驱动实现可持续的“硬”性价比。
三、对传统商超、便利店、社区团购等的颠覆影响?
传统商超:将面临SKU管理复杂、成本结构沉重、高租耗的瓶颈压迫,被更轻、更快、低价且商品精准的折扣店挤压客流与利润空间。
便利店:短期便利无可替代,但在家庭刚需频次与价格敏感度方面将受到硬折扣店的挑战。
社区团购:主要依赖线上拼团并由社区配送,未来或整合或被边缘化,尤其当“硬折扣+即时履约”做到“店仓一体”时,其路径可能更高效。
整体而言,此次硬折扣大战促使零售业从“流量战争”迈入“效率战争”时代,胜负归根结底取决于供应链效率、运营精细度与场景布局——谁能真正做“低价不低质”,谁就更有可能赢得未来。
专家介绍:刘兴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知名数字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时间》《亮三点》创始人CCTV特约评论员,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执行主席,中国晋商互联网产业促进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第十二届山西省政协委员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启蒙者、推动者、参与者、观察者,全网拥有千万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