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媒体评论>曹磊:个别商家生产电商专供产品 消费者应注意
曹磊:个别商家生产电商专供产品 消费者应注意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2日 11:14:40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线上线下的商品有一些区别,是因为部分卖家在线上销售电商专供商品。电商专供是指生产企业专门为电商打造且只在网上交易平台流通,与实体店销售产品型号略有差别的产品,该类商品通常按照实体店的某种产品型号做出某些改动,多数情况是为了节约成本,所以较实体店一般价格低一些。

  曹磊提醒消费者,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以下为该报道原文全文:《双11“剁手”前,这份“防坑”攻略请收好!》 

  从2009年“双十一购物节”正式启动以来,我国“双11”网络购物销售额持续增长。据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了解,仅2016年11月11日当天,网购销售总额超过1770亿元,同比增长了44%。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到“双11”网购“狂欢”队伍,希望从“大促”活动中得到实惠。

  不过,消费者在享受购物带来的愉悦之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不能忽略。就在10月31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双十一”消费品电商领域执法打假集中行动的相关情况。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执法司下发的通知,打假集中行动于今年10月25日至11月15日在全国开展。针对主要网购平台和服装鞋帽、家用电器等10类重点消费品,围绕群众投诉较多、价格不合理、媒体曝光的产品,开展摸排,收集线索。同时,加强电商消费品违法案件查办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韩云平表示:“集中曝光典型案件,加大电商执法打假工作宣传力度,对质量问题突出的电商消费品,推动地方政府牵头开展区域整治。”

  今年“双十一”期间,质检总局还将加强对质量问题突出的消费品发布消费预警,通过媒体发布警示,引导理性消费,抵制电商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的行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往年主要靠拼手气、拼网速的玩法不同,今年“双11”期间,“剁手族”们要想买到心仪已久、物美价廉的产品,还要拼智力。

  在“比拼智力”的过程中,商家五花八门的“优惠”,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的同时,暗藏的消费陷阱,也使原本简单的购物变成了一场“防坑战”。

  下面本编就试举例几个你可能遇见的“陷阱”,

  以防各位中招

  陷阱一:部分商品先涨价后降价

  “这一款调价很多次了,本来想等“双11”捡个便宜,没想到价格却上涨了,要想1599买到就得限时秒杀,根本抢不到。”

  后悔不已的小张向记者吐槽。本来他在一个月前就盯上了某电商平台的一款品牌电视机,当时的售价是1599,小张没有下手。等到10月25日再看,该商品进入双十一预售行列,标价变成了2099。

  另一电商品牌也存在类似的价格波动,买家小王9月25日在该平台上以199元的优惠价买到了一款电饭锅,而在双十一促销中,这款电压力锅的价格变成了249。

  其实,“先涨价后降价”早已是商家的惯用伎俩。据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了解,2015-2016年,中国消费者协会连续两年开展“双11”网购商品价格及服务体验式调查,体验人员从10月20日至11月25日以普通消费者身份,选择购买网络购物平台标示折扣力度相对较大、销售量相对较多的商品的价格进行调查取证。

  最后发现,几大知名电商几乎都存在某些商品在“双11”促销前先涨价,而在促销当天降价,徒有优惠打折之表,实则价格持平甚至上涨,促销活动名不副实,消费者购买这些商品并没有得到实惠,甚至更亏。

  不过,虽然先涨价后降价确实存在,但消费者也不至于坐以待毙,眼下我们就为您奉上一份贴心攻略。

  防坑攻略

  我只能说,理性对待促销及广告宣传,避免冲动消费。

  如果你真的冲动了一下,时候发现被坑了,请直接跳到陷阱三。

  陷阱二:优惠渐多,实惠渐少

  “会员礼品、付定金抽奖、福袋……”随便打开几大知名电商APP,就有一大波红包扑面而来,看样好像更实惠了,但实际用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

  先从折扣来看来看,以往大伙最熟悉的购物方式,就是把想买的商品通通放进购物车,只等11月11日零点商品降价,立即下单,可是这种简单粗暴的买买买,却在今年受到极大的挑战,无怪乎有人吐槽,没有奥数功底,不敢随便下单。

  以某电商平台为例,今年的预售普遍采用的是预付一部分定金,在双十一当天付清尾款,听着不难,可是算起来,可要颇费一番脑筋。

  买家王丽看上了一件毛衣,商品预售价200,定金20,商家规则显示,预付的订金在双十一当天可双倍抵扣,即实际需要支付尾款=预售价-2倍定金(即200-20乘以2=160)。

  这几乎是今年的“双十一奥数”大赛中的“送分题”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定金可以双倍抵扣,多买几件岂不优惠更大?

  但实际情况是,不少消费者发现即使同一家店的商品也无法合并订单,为了凑够满599减100的优惠,不少消费者只能往购物车里放进更多本不需要的商品,“这样算下来,其实根本没有优惠,反倒多花了钱。”

  抢红包要靠手气,抢秒杀还要靠手速和认字能力……为商家为什么不直接打折、发红包?而要设计这么复杂的算法?

  有互联网观察人士认为,电商的高增长已经基本结束,现在进入自然增长阶段。“以前的优惠是为了冲击成交量。在电商还弱小的时候,杠杆效应明显,优惠的量小,冲的量大。而如今成交量已经冲到很大,杠杆效应反而遭到削弱。”

  照此看来,往后双十一消费者能遇到直接打折的几率越来越小,这种复杂的算法会越来越多。

  防坑攻略

  如果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那么还是算了,别买了。

  如果你执意要买,也不是没有可能。找一个靠谱的客服,让他帮你算好价,但是要做好准备,很可能客服自己也绕不明白……

  陷阱三:买贵了,商家不补差价

  国家发改委去年受理涉及“双11”网购节的投诉案件中,促销优惠不实是消费者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占比达62%。

  既然双11网购中存在价格猫腻,如果消费者发现“双十一”期间购买的商品降价了,是否能要求商家补偿差价?

  从法律上看,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钟兰安认为,双十一期间,如果商家存在“先涨价后降价”或者不予赔付差价的行为,已经涉嫌欺诈消费者,可以向消协投诉,或向工商部门举报。

  但是,关于是否能赔偿、如何赔偿,商家又是怎么说的呢?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双十一促销的保价和补差价条款目前并没有进行调整,只有正价、满减以及特卖的商品在收到货的七日内,如果发现同城有货以及价格降低的情况下,才可以申请补差价。”这也意味着,双十一期间促销的商品并不在保价之列。

  某电商平台承诺的大家电30天“保价”条款规定的更为详细,客服表示,限时促销并不在保价范围的,且一些图书、百货的满减活动(如满200元减100元或者满100元减30元等)都属于“返现金”活动,也不在保价范围。

  防坑攻略

  擦亮你的双眼,仔细研究商家的各种规则,如果实在太费力,干脆不买喽。

  陷阱四:钓鱼网站盗取用户信息

  除了商家令人眼花缭绕的“优惠陷阱”外,另一个消费者容易陷入的“坑”则是以假乱真的钓鱼网站。

  梁女士就在去年的网购中中了招。她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在微信群里看到名为“天猫钱包发给您的双十一现金礼包”链接,红包上赫然写着“20元抵200元现金”,极具吸引力。

  点开链接后,“红包”提示,她需转发到3个群中才可以提现。但即便已按照指示操作,她的支付宝中至今仍未出现那50元现金“红包”。“后来在网上看到,有人转发链接后钱被顺走了,我还算幸运的。”梁女士说。

  爱“剁手”的女性尤其要注意了,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在去年双11全天候的监测中,仅双十一当天新增了6798个钓鱼网站。

  其中,女装类钓鱼网站的数量最多,共31个,占新增虚假购物网站总量的17.0%。而在仿冒银行的钓鱼网站里,建行成了骗子最青睐的模仿对象,仿冒建行的网页达到68.4%。

  这类网购骗术的最常用手段在于套取买家的账户密码,从而进行盗刷。“而盗刷金额3000元以上已经构成了刑事犯罪,需诉诸法律制裁。”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钟兰安提醒道。

  防坑攻略

  还是要选择正规电商平台,不要看到红包就点啊亲,一旦发现被钓鱼了,就报警吧。

  网经社主任曹磊也梳理了“双11”的几大“网络消费坑”,为大家作了提醒和建议。

  01线上线下同款商品质量不一样

  【提醒】“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但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购买时要注意。

  【建议】网络交易平台应加强卖家货源的审核以及商品页面信息披露的监测,对于电商专供产品使用实体店商品图片的、虚假描述的予以监督和处罚。

  02消费者下单易退款难

  【提醒】下单前仔细查看商品的介绍,并保留下单凭证(订单截图、与卖家沟通时的聊天凭证等);遇到退换货的提前与商家商议运费事宜,并保存截图等信息,同时保存好快递单;遇到商家不守承诺或售假,向平台和相关监管部门举报维权。

  【建议】网络交易平台将退换货规则置顶,兼顾商家和消费者利益。

  03赠品不能享受常规售后服务

  【提醒】下单前,请于商家宣传页面进行截图保留,以防商家耍赖不发赠品;法律已明确规定赠品也要保修,赠品通常都没有发票,所以质保卡就成赠品保修时的唯一凭证;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让商家在质保卡上加盖公章。

  【建议】网络交易平台应强化商家对赠品的规定,符合三包要求的赠品享有正常三包服务。

  看完攻略,你今年还买吗?(来源:央广新闻 文/孙冰洁)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