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10月21日消息,小红书在2025年双11期间的平台宕机事件,折射出其电商业务加速扩张的现状。据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了解,随着“市集”成为APP一级入口,以及“红猫计划”“红京计划”分别与淘天、京东达成合作,小红书正试图通过开放外链、强化货盘等方式弥补供应链短板,同时保留“买手经济”这一核心差异化策略。然而,相较于抖音、快手等成熟电商平台,小红书在物流、支付、货盘广度等基础设施上的差距仍不容忽视。
借鉴抖音路径,但拒绝复制模式
小红书在电商化过程中明显参考了抖音的成长路径:从内容社区切入电商,通过“兴趣社区”概念重构“人找货”逻辑,并举办创作者大会激励买手生态。例如,2025年9月的创作伙伴大会推出“买手橱窗”功能,与抖音2020年的大会思路如出一辙。然而,小红书并未完全照搬抖音的低价促销策略。其“市集”入口优先展示“直播”“买手橱窗”等内容导向板块,而非“超值购”“秒杀”等价格驱动栏目,表明平台更倾向于通过内容信任而非低价竞争实现转化。
买手经济:小众供给与信任驱动的差异化壁垒
买手模式是小红书电商的核心竞争力。2023年董洁、章小蕙等“慢直播”出圈后,平台持续推动创作者向买手转型。2025年数据显示,小红书买手数量同比增长1.7倍,销售额超千万直播间增长1.6倍,部分案例如美食博主@小白与蓉蓉场均销售额超百万,凸显买手在垂直领域的精准选品能力。这种模式依赖人格化信任关系,例如农产品账号“桃掌柜”通过真实人设打造,将生鲜品类卖出数十万单。
但买手经济的局限性同样明显。一方面,买手高度分散,头部达人粉丝量远低于抖音、快手,导致平台难以形成规模议价能力;另一方面,小众品类(如手工、独立设计)虽能形成差异化供给,但难以支撑万亿级GMV目标。
基础设施短板:货盘同质化与物流履约滞后
尽管小红书在服装、生鲜等品类出现单品类爆款(如花香蓝莓售出32.3万单),但其货盘与淘天、拼多多等平台高度同源,且缺乏标品价格优势。更关键的是,物流履约成为明显短板:部分商品发货时长需24-48小时,甚至采用预售模式,而拼多多同类商品可实现小时级发货。此外,平台去中心化流量分配机制(一半流量给千粉以下用户)虽保障内容多样性,却限制了头部卖家的爆发力,导致货盘规模难以快速扩张。
未来挑战:在开放合作与闭环生态间平衡
小红书试图通过外部合作补齐供应链(如引入淘天、京东商品)与自建“市集”闭环两条腿走路,但如何平衡开放性与生态可控性仍是难题。此前与淘天的合作因体验问题中断,如今重启外链后需避免重蹈覆辙。与此同时,抖音、快手已通过重投入基建实现弯道超车,小红书若不能在高频、标品类目突破,仅靠买手经济可能难以突破规模天花板。
结语
小红书的电商路径并非简单“抖音化”,而是以买手经济为支点,结合社区信任基因探索差异化模式。然而,电商竞争本质是基础设施的比拼,在货盘、物流、支付等关键环节的短板能否快速补齐,将决定其能否从“小而美”走向“大而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