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2025年(上)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数据报告》发布
通报:淘宝 抖音电商 闲鱼 微信视频号 转转 1688 小红书 苏宁易购 蘑菇街 红布林入选2025年(上)全国数字零售十大典型投诉案例
通报:万师傅 BOSS直聘 智行 去哪儿 智联招聘 大麦网 联联周边游 飞猪 高德 T3出行入选2025年(上)全国数字生活十大典型投诉案例
通报:识季 天猫国际 洋码头 寺库 别样 中免日上 海淘免税店 海淘1号 EMS海外购 中免海南入选2025年(上)全国跨境电商十大典型投诉案例
【报告名称】:《2025年(上)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数据报告》
【报告发布】: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25年7月16日
【表现形式】:文字分析、数据比较、统计图表
【总页数】:31页
报告免费下载2025年上半年,在政策支持和平台创新的双重推动下,中国消费市场保持稳健增长,数字消费动能强劲,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激发市场活力。然而,随着线上消费规模扩大,退款纠纷、商品质量、虚假宣传、物流及售后服务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影响消费者体验。
在此背景下,2025年7月16日,依据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315.100EC.CN)2025年上半年所受理的全国196家互联网消费平台纠纷大量案例数据,分析2025年上半年电商平台用户投诉数据,发布《2025年(上)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数据报告》,以窥见当前电商平台消费者困境。
报告涉及了数字零售、数字生活及跨境电商三大板块。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网络消费投诉数据及《2025年(上)数字零售十大典型投诉案例》《2025 年(上)数字生活十大典型投诉案例》和《2025年(上)跨境电商十大典型投诉案例》。
据“电诉宝”显示,2025年(上)全国网络消费投诉问题类型TOP10中,退款问题占比高达17.59%,其余问题类型依次为商品质量(7.08%)、售后服务(5.32%)、网络欺诈(3.63%)、霸王条款(3.17%)、网络售假(2.85%)、恶意罚款(2.12%)、发货问题(1.85%)、虚假促销(1.73%)、货不对板(1.55%)。
2025年(上),“电诉宝”受理投诉用户聚集地区TOP10依次为广东省(21.84%)、浙江省(9.11%)、山东省(7.68%)、江苏省(6.38%)、河南省(6.38%)、福建省(4.78%)、河北省(4.68%)、北京市(3.57%)、江西省(2.95%)、湖北省(2.87%)。
据“电诉宝”显示,2025年(上)男性用户投诉比例为77.05%,女性用户投诉比例为22.95%。
在2025年(上)全国数字零售评级榜中:获“建议下单”的有:途虎养车、唯品会、苏宁易购、转转、抖音电商等7家;获“谨慎下单”评级的有:微拍堂等3家;获“不建议下单”的有:小红书等3家;获“不予评级”的有:淘宝、天猫、闲鱼、快手、阿里巴巴、微店等12家。
在2025年(上)全国数字生活评级榜中:获“建议下单”的有:鲁班到家、BOSS直聘、美团、同程旅行、去哪儿、万师傅、携程共7家;获“谨慎下单”评级的有:智行1家;获“不建议下单”的有飞猪、走着瞧旅行、联联周边游共3家;获“不予评级”的有:饿了么、大麦网、猫眼电影、智联招聘共4家。
在2025年(上)全国跨境电商评级榜中:获“不建议下单”的有:洋码头1家;获“不予评级”的有:天猫国际、识季、全球速卖通共3家。
【案例一】用户投诉“淘宝”商家逾期不发货 平台协调无果引不满
6月30日,甘肃省的马先生向“电诉宝”投诉称其在淘宝某商家店铺购买了一款不锈钢盒,但商家迟迟未发货。经多次与商家及淘宝平台沟通,对方均敷衍推诿,截至6月30日近一个月仍未解决。
消费者表示,商家屡次承诺发货却未履行,而平台未能有效督促,导致问题长期搁置。无奈之下,消费者转向电诉宝平台求助,希望借助第三方力量推动问题解决,并要求淘宝及商家尽快履行发货义务。
【案例一】空调加氟后再次故障“万师傅”平台售后冷处理引不满
6月29日,浙江省的王先生向“电诉宝”投诉称其通过万师傅平台下单空调维修服务,支付460元加氟费用后空调短暂恢复制冷。6月7日再次使用时发现故障重现,消费者随即在平台投诉,却遭遇客服拖延处理,平台既未积极协调维修方,也未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消费者指出,万师傅平台仅有线上客服且响应消极,缺乏人工电话服务,导致投诉近一个月未获解决。目前,消费者要求平台立即协调维修或全额退款,并呼吁完善家电维修类平台的售后保障机制。
【案例一】“识季”平台被指技术陷阱 消费者付款需36秒闪电确认订单
5月4日,江西省的帅女士向“电诉宝”投诉称其在识季平台选购商品时,因出行需求特意筛选"8天内送达"服务。付款后却发现其中一件商品实际发货时间超出承诺期,当即申请取消订单(距付款仅36秒)。平台以"订单已确认"为由拒绝,而页面原本标注的确认时效为2-5天。
消费者指出,平台既未在付款前披露超期发货信息,又通过异常快速的系统确认剥夺消费者取消权,涉嫌利用技术手段制造合同既成事实。目前该消费者已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要求认定该"36秒确认"条款无效,并呼吁电商平台完善预售商品的时效披露机制。